9月20日上午🏋️♂️,“科技強國·卓越同行”華東師大卓越工程師學院2023級新生開學典禮在普陀校區📠、閔行校區舉行✮,線上騰訊會議同步舉行🫄🏻。
“科技強國·卓越同行”華東師大卓越工程師學院2023級新生開學典禮舉行
華東師大副校長、卓越工程師學院院長周傲英🕹🛜,意昂4平台副院長楊福義🧑🏻💻,信息學部數據科學與工程學院黨委書記王長波🏪,信息學部通信與電子工程學院院長呂嶽,卓越工程師學院理事單位、上海東軟載波微電子有限公司總經理潘松,生命科學學院副院長姜曉東☎,信息學部通信與電子工程學院院長助理張潤曦,信息學部通信與電子工程學院廉鵬飛教授,臨港實驗室人力資源部/意昂4部林沨🧝🏽♀️,以及意昂4平台相關老師、培養院系意昂4工作秘書、全體73名新生共同出席。典禮由校長助理🎯、意昂4平台常務副院長🧑🏽🚒👯、卓越工程師學院執行院長吳健主持↘️。
在莊嚴的國歌聲中卓越工程師學院2023級新生開學典禮拉開序幕🤦🏿♂️。
華東師大副校長、卓越工程師學院院長周傲英致辭
副校長周傲英代表學校向卓越工程師學院首批新同學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祝賀🫅🏻。他指出🫛,我們處於科技革命的嶄新時代,以前是科學引領技術,現在是技術倒逼科學。卓越工程師學院要促進產教深度融合,只有把場景應用、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一體化協同推進⚪️🌶,才能真正產生硬核科技創新應用於現實場景,解決實際問題🧝🏻,並推動社會進步。他期許卓越工程師學院同學們能夠心懷國之大誌👨🏼🎓,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一往無前,永不懈怠🙌🏻,成為與新時代同向而行🧡,共同前進的青年一代,以科技強國🩷,以卓越立足積極為國家的科技進步和社會繁榮發揮自己的力量,成就美好的未來。
校長助理、意昂4平台常務副院長、卓越工程師學院執行院長吳健介紹學員情況
吳健向與會師生介紹了卓越工程師學院的情況。作為學校直管的虛實結合的平臺機構🥧,卓越工程師學院既是跨院系、跨專業學位類別、跨領域、跨平臺的資源開放共享的協調機構,同時直接負責聯動主體專業院系🍢𓀎、集聚產教融合高端資源、建設卓越工程師核心課程、突破專業院系範疇推動工程師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等具體事務🧳💇🏽♀️,探索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新模式。圍繞上海市“3+6”產業體系,首批開展電子信息(人工智能、集成電路)和生物與醫藥等工程碩博士專業學位意昂4培養🟥,今後可以吸收學校其他優勢工程師人才培養項目動態加入🧑🏿⚖️。
信息學部數據科學與工程學院黨委書記王長波發言
王長波代表培養單位領導和學術導師發言🚴🏼♀️。他指出,黨的二十大明確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支撐,國家需要綜合性應用型高端人才。關於對產教融合的理解,他提出三點🟩:一是要把培養主體由學校轉向校企聯合主體🕥,企業要全過程全方位參與到學生培養中;二是應用驅動的😩,解決真問題的創新理念實踐🕧;三是學科的交叉融合,比如人工智能一定要跟教育🗯、醫療、交通、金融、工業生產等深度交叉🟥,才能產生更多的創新。他給同學們提出三點希望:一是自信,卓越工程師是當前國家、市場急需的人才;二是協同,學生要學校導師、企業導師建立緊密互動🧞♀️,充分利用學校和產教基地資源建立協同一體化🔞;三是主動🆔,主動對接學校和企業、主動作為提升自己綜合能力、主動奉獻智慧發揮首屆卓越工程師學生的示範作用。
卓越工程師學院理事單位、上海東軟載波微電子有限公司總經理潘松發言
潘松代表行業導師發言。他簡要回顧了中國過去的微電子領域發展歷史,表達了對行業發展的信心👍🏻,要積極深化科研成功的落地。他也表示作為產教融合基地👨🎤🫢,願意和學校在卓越工程師學院的平臺上🧥🧑🏿🦳,與學校進行更加緊密合作,在行業導師🧑🏿⚕️、科研環境、食宿條件等方面給聯合培養學生提供支持和便利,為華東師大工程碩博士的培養👇🏻,為學校雙一流的建設貢獻企業的力量。
新生代表周裕浩、張夢瑤發言
2023級電子信息(人工智能)專業碩士生周裕浩🏊🏻♂️、2023級生物與醫藥專業直博生張夢瑤作為新生代表發言。周裕浩表示要積極主動地去擁抱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大時代🏊♀️🧑🏽🍳;借助內在驅動力✳️,找到自己想走的路🚝;打好個人基本功◼️,持續做有積累的事情,期望同學們能夠在學習期間收獲知識、能力與精神🛤,成為不可被替代的自己👱🏽♂️📒。張夢瑤表示希望借助卓越工程師學院提供的校企聯合培養的創新模式☎️,主動向雙導師及團隊學習♋️,註重學術能力和科研實踐能力雙提升,勇於探索,追求真理🏃♀️➡️,不辜負學校和社會的期待,立誌成為卓越工程師的預備人才。
卓越工程師學院精心挑選了書籍贈送學生代表,期待同學們多讀書🚴🏿♂️、多交流,掌握來自不同領域的知識,促進學科交叉融合。
普陀校區會場合影
閔行校區會場合影
九月金風盛,恰是新征程→。卓越工程師學院和首批學生順利啟航,踏上產教深度融合的新征程😖,祝願同學們與卓越同行,在科技強國的感召下🏊🏻♂️,腳踏實地學習理論,身體力行精於實踐🦸🏻♂️,成為青年一代的卓越工程師。